体育

当前位置/ 首页/ 体育/ 正文

绿地揭牌东北总部:“不再买貂的大婶”能撑起张玉良的东北野心?

原标题:绿地揭牌东北总部:“不再买貂的大婶”能撑起张玉良的东北野心?

【原创作者:多面视界(id:DMviews)】

聊绿地、聊东北、聊东北的“绿地们”...

东北,张玉良已经不知道去了多少次,尤其是哈尔滨。

2019年仅公开过的行程,就有五次,大多时候张玉良是和各位领导一起视察绿地东北亚国博城。

直到今年6月5日,东北亚国博的重点工程“绿地哈尔滨全球商品贸易港”终于启幕了先行馆,张玉良再次去到了现场。

同一天,他还揭牌了绿地集团的“东北区域管理总部”,并代表绿地向哈尔滨市政府捐赠了1000万元现金及防疫物资。

一切动作似乎都在说,“我真的很重视这里!”

绿地揭牌东北总部:“不再买貂的大婶”能撑起张玉良的东北野心?

东北往事:

归咎于人,归因于战略

说起来,这非常需要勇气。

自2003年绿地打开了东北的盖子,这个“潘多拉魔盒”曾给过惊喜,也给过不少惊吓。

2016年以前,绿地在东北的份额、收入、利润都逐年增长,尤其在2016年,绿地东北地区就毛利润都在35.4亿,在各区域中排名第三位,仅次于华北。

结转前一两年的这一数字,至少说明绿地在至少2015年以前,在东北过得还是蛮滋润的。

绿地揭牌东北总部:“不再买貂的大婶”能撑起张玉良的东北野心?

然而就在2016年,舆论炸锅了,导火索是绿地在东北的山水城等项目相关债务的违约,甚至被爆出2015年就有几个项目停工,一时间“烂摊子”“东北溃败”...各种形容词见诸报端,不曾断绝。

有人说,这是人(团队和管理)的问题。

有原员工称,那时候“溜须拍马”的风气很盛,早一批开疆辟土的实干者被挤兑,假账空账频出,才出了很多“盖在半山腰的绿地”。

2016年,张玉良紧急派去了当时绿地事业一部的总经理费军主事,给了10亿的资金、自行罢免任命招聘的人事大权。

但山海关外的“彪悍”下马威,并非浪得虚名。花了很长时间,东北各种供应商、购房者的情绪才逐渐缓和。

但看一看财报,“东北之事”可能不止人,这么简单。

2016年之后,绿地在东北的营业收入从156.33亿元、64.74亿元到了52.26亿元,毛利润从22.67%到了-0.54%。

甚至到现在,2019年财报中东北区域的毛利润依然是负的。

但实际上,绿地东北区域的毛利率不是最低的,7.86%比西南和港澳台区域都高,绿地在东北的收入在2019年也已经回增到64.9亿元,高过华中、华南、港澳台。

绿地揭牌东北总部:“不再买貂的大婶”能撑起张玉良的东北野心?

(绿地控股2019年财报)

多面视界(DMviews)留意到,2016年是绿地加码“大基建”,第二主业征程中很有意义的一年。

2016年-2018年也是绿地大基建增长最快的三年,合同金额增长率在52%、99.9%及 63%,复合增长率达到80.46%,超过房地产主业(复合增长率仅23.27%)。

而东北,正是绿地的大基建的先行区、重仓区之一。

2016年,绿地就在哈尔滨提出了“东北亚贸易中心”和“空港产业城”两个项目。当年还在沈阳做了绿地南航国际航空城,后又参与国资重组成立沈阳城建集团。

但毕竟大基建毛利率的确不高。2019年绿地的建筑及其他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也就在4.31%。

或许,即使人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,绿地在东北的整体利润,也不会是节节高升的状态。毕竟看看绿地华北、西北,住宅项目不少,毛利率在10%以上,2015-2018年的毛利也“跌宕起伏”。

一定程度上,绿地的东北业绩状况,和集团的战略选择与实践,有一些关系。

绿地揭牌东北总部:“不再买貂的大婶”能撑起张玉良的东北野心?

必然抉择:

没有easy money那就hard work

对绿地东北的讨论,实际上,最终也会回到对张玉良“地产+基建”转型思路的讨论上。

2016年以来,尤其是政策“扼住”商办喉咙的那几年,绿地一直陷在排名滑落、地产失位、负债高企等等的质疑中。

虽然张玉良也在一直强调,“我们不是单纯地产公司了!”言下之意,不要再用房地产的榜单、房地产的算债周期、房企的利润标准来评估绿地。

但毕竟绿地曾经以房地产的身份登顶头部阵营,如今也不可能脱离房地产赛道。

不过,毫无疑问,也正是因为那几年的“横冲直撞”,有了2019年,绿地大基建地位的摆正。

到2019年基建板块收入1885亿元,已经超过房地产的收入(1407亿),坐稳“主业”的位置,并且在2020年正式成立“绿地大基建集团”及“绿地大基建技术研究院”。

一路走来,也确实挺刚的。

绿地揭牌东北总部:“不再买貂的大婶”能撑起张玉良的东北野心?

那么绿地“大基建”这个思路对吗?

脱离拿地的思路,单纯来看“基础建设”,的确不是一个很讨喜的活,尤其“利润率低”最受讽刺,也由此才会有观点称“这是在为银行打工”。

但站在另一个角度,从早期的房企多元化,到如今发展物流的万科、发展机器人的碧桂园、投资汽车的恒大、发展医疗的新城控股...

无论是噱头,还是实际,15万亿之后,没有人不会考行业“见顶之后”的光景,到底会怎样?

想做能赚钱上游领域的人,自然不少,SOHO中国一度想做中国最大的“房东”,轻轻松松做一个包租公。

但资源有限、圈层有别,能够吃到高级蛋糕的,机会少之又少。谁能赚到上游的“easy money”?我们看到游走在头部房企,以及各行业头部企业的“平安们”“人寿们”“中植们”...

如今,似乎就连新湖中宝也寻思着回归“金融”单条腿了,无论是抛售资产还是转让项目,投资大师黄伟现在花在“新湖期货上市”上的心思,可比房地产多太多了。

如果最终都要选择一个,那何不早选。

一直以来依靠“政府带动基建发展地产”的路径,决定了绿地最终选择踏出大基建这一步。

到底对不对?至少大基建的体量已经增长上来了,位置坐稳。那么赚不赚?现在摆摊经济学流行一句话,叫薄利多销。

东北“败论”:

历史用脚投票 大姐不再买貂

在6月5日的揭牌仪式上,张玉良直言,东北区域管理总部成立,将提升绿地在东北的投资发展能级及资源协调能力。这标志着绿地在东北国家重要战略区域的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。

而绿地在东北的总投资超500亿元,其中仅哈尔滨东北亚国际博览城,规划总建面就超500万平,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巨无霸。

如今已经入驻的除了绿地旗下的全球商贸、科创、城建等公司,还有华为旗下的一批科技企业。

挣扎了近17年,绿地依然不想放弃东北这片黑土地。

其实在房企中,绿地在东北的存量项目,并不是最多,同期万科55个、恒大41个、保利43个、绿地29个(DM数据)。

不过多数企业在东北的整体份额,的确都低于华东、华北、华南这些区域。

这是企业的选择,也是历史的选择。

绿地揭牌东北总部:“不再买貂的大婶”能撑起张玉良的东北野心?

自从1991年,我国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增长格局,转向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增长格局,用脚投票就是必然的。

“兴于战争、败于和平”,当让东北一度辉煌的重工业,地位下降,东北就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。

所以1990年开始,东北就已经进入衰退期,其后经常因“经济增长率垫底”上热搜。

而东北的“被黑”,是连东北人自己都在黑。

“东北大姐们已经不买貂了”,虽是一个段子,却也是现实——有钱的人都去了暖和的地方,没钱的人没钱买貂。

硬刚东北:

“王者归来”总得给一次机会

有人说这是体制问题、地缘问题、风气问题...

但其实问题重要吗?重要的是解决问题。

近40年我国经济结构,1978年-2003年都是以消费为主,90年代开始投资高速增长;

但由于过度投资、效率下降,到2000年开始触底反弹;

2004年以后系统性的消费持续下降,投资不断增长,2008年是一个新的投资高点;

新一轮投资效益持续下降,导致最近几年投资有所下降,消费成分有所上升。

回顾近年的发展基调,我们奠定的一个主旋律就是“投资为主”。

短时间想彻底扭转“投资”这一基调,不容易。只不过,投资方向必须改变了。

国金前总裁朱云来曾指出,现在的投资,要以消费为导向进行有效投资,并且淡化产值导向,强化效益约束。

“东北不能和江浙、华南做一样的事情,但是东北有自己的特点,比如广大农田、丰富的旅游资源、东北亚地缘基础...至少可以考虑以这些为导向的投资建设,来拉动经济。”

回到房地产领域,东北真的消费力短缺吗?

多面视界(DMviews)注意到,疫情后的“直播卖房”潮中,第一个开直播,并且第一个真的在直播中卖出了房的,就在东北,保利长春一项目。

当然,这只是有偶然性的个例。

但总要给东北一次机会,也总要有人来给这个机会。

就像王健林从东北起步,“改写”了整个中国商业地产的一段往事。再跨山海关的张玉良,是否能在新东北的年轮里“画下”一笔?

在东北大开大合的绿地,到底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?

只有时间给答案了。

不知道张玉良在退休前,能不能得到自己想看见的答案。

至少,在退休前,他能留给绿地最好的东西,应该就是一个能够持续航行的绿地集团。

(爆料沟通可联WY_163_SC)

责任编辑: